日期:2023-06-26 15:11:18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资料图片)
01创新医疗器械逐渐步入收获期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体量庞大且持续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预计202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4万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10.2%; 2032年有望增至1.82万亿元,2025-2032年复合增长率5.6%。 从结构上来看,创新赛道增长更快;即便是较为成熟的赛道,技术亦在不断发展,持续创新方可具备持久竞争力。
自2014年《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发布以来,截至2022年12月,已有超过400个产品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通道,并以国产为主;189个产品已获批上 市,获批数量逐年成上升趋势。 从领域来看,血管介入类、体外诊断类、影像设备类是纳入创新绿色通道的前三大品类。
以介入瓣膜、神经介入、外周介入为代表的创新耗材渗透率低、增速快,疫情期间仍实现较好增长,预计2023年疫情影响消退后有望加速。 分赛道看,神经介入及外周介入正逐步走向成熟,相关公司已初步实现盈利或亏损收窄,现金流压力小;而介入瓣膜赛道仍需大量研发投入开发二/三尖瓣或下一代 产品,预计短期仍将维持亏损状态,部分企业有一定现金流压力。
02电生理:设备耗材接连突破,即将全面启动国产替代我国电生理市场国产化率2015-2020年间不升反降,主要原因系此前国产设备、配套导管耗材产品相对落后,不能充分满足实际临床需求。近年来国产三维磁电双定位标测系统、用于房颤治疗的高密度标测导管、压力感应消融导管陆续上市,打破进口垄断。2022Q4福建牵头26省联盟开展电生理集采,标期2年,国产三维设备有望借此契机加速入院;待2024年续标时,国产房颤治疗导管组套有望参加集采,全面启动国产替代。
03神经介入:天时地利人和,有望迎来大发展出血性脑卒中由脑部动脉渗血或破裂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又可以分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前者是由于血管内脂肪沉积积聚而导致的动脉狭窄;而后者由向大脑供血的血管受阻而导致。
2019年我国新发卒中394万例中有287万例缺血性卒中、85万例脑出血、22万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预计随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发病率的提升,卒中尤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也将持续提升。
04外周介入:患者基数庞大,企业纷纷布局外周血管疾病:主要分为外周动脉疾病(PAD)和外周静脉疾病(PVD)。外周动脉疾病(PAD)是因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造成动脉狭窄闭塞而导致身体局部缺血的疾病。外周静脉疾病(PVD)分为慢性静脉疾病和急性静脉疾病两大类,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DVT)、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和静脉曲张。随着外周介入手术的发展,血管介入治疗已成为许多特定疾病的首选或联合治疗方法。目前的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支架和斑块旋切术等。
05介入瓣膜:主动脉瓣先行,二/三尖瓣跟进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即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中的一个或多个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的心脏疾病,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其中介入治疗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热点。心脏瓣膜介入治疗中,主动脉瓣介入(TAVR)是目前最成熟且唯一有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技术,二/三尖瓣介入目前全球仍在临床研究为主。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标签:
下一篇:最后一页